央广网南京8月28日消息(记者顾炀威 见习记者李婕)立秋以来,天气由湿热逐渐转向干燥,人体也容易因“秋燥”而出现便秘问题。“一天没排便就是便秘”“便秘吃西梅就能‘窜稀’”“便秘用开塞露就好了”……近日,记者邀请到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专家,围绕便秘的常见误区及预防方法展开科普。
专家表示,医学上便秘并不仅指“次数少”,更关键的是指排便费力、费时,或每周排便少于三次。不少人误以为一天不排便即为便秘,其实排便频率因人而异,从一天三次到一周三次均属正常范围。
很多人认为便秘无需就医,自行用药即可。专家提醒,长期依赖开塞露或泻药,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减弱、黏膜损伤,甚至掩盖肠道疾病、内分泌问题等病因。如果便秘持续两周以上,或伴随腹痛、便血、体重下降等症状,应尽快就医。
对网络上流行的吃香蕉、西梅等方法催便,专家表示,纤维含量高的食物确实会增加排便量。但是大量食用粗粮等高纤维食物,可能引起腹痛、排便次数多等症状,也就是大家说的“窜稀”。此外,进食过多还有可能引起血糖升高,对于肥胖、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适宜,还会加重肠道负担。专家提醒,食物不是药物,疗效可能有限。食疗效果不佳的话,还是要考虑药物治疗。
便秘如何防治?专家建议,可以从调整饮食、改善生活习惯、管理情绪三方面进行调整。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,推荐燕麦、红薯、南瓜等,适量食用坚果、亚麻籽油等润肠油脂,每天饮水1.5升;适度运动,促进肠道蠕动,每周至少三次30分钟快走或慢跑;减轻焦虑与压力,通过冥想、音乐等方式放松,维持肠道健康节律。
展开剩余56%专家还介绍了几招“中医外治法”,通过穴位按摩“天然通便”。
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(约三横指)处,左右各一。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,力度以稍有酸胀感为宜,每次顺时针按揉3-5分钟。
天枢穴(央广网发 江苏省中医院供图)
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(约四横指)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。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,每次5至10分钟。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,按揉可调节脾胃功能,增强胃肠动力,改善便秘症状。
足三里穴(央广网发 江苏省中医院供图)
耳朵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,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调节相应脏腑功能。选择背部足太阳膀胱经(脊柱两侧旁开1.5寸和3寸的两条线)、腹部任脉(肚脐到剑突下)及天枢穴周围区域进行刮痧。
耳朵刮痧(央广网发 江苏省中医院供图)
专家提醒,若生活方式调整后便秘仍未改善,或出现以下症状,应尽快就诊:便秘超过三周;伴随腹痛、便血、体重减轻;排便习惯突然改变,如腹泻、便秘交替。
发布于:北京市1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